当前位置:
根据市文明办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天津好人”候选人材料报送的通知》要求,红桥区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曹向开、刘新斌等5人为2022年5月“天津好人”候选人,现予以公示。
推荐人选事迹
曹向开
巾帼女警坚守为民初心
做群众安全的“守护者”
曹向开,女,汉族,中共党员,2007年8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西于庄派出所社区警务队二级警长。多年来,她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用真心、爱心、诚心、细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解释答复户口办理事项9700余件,调解纠纷2400余件,处置各种警情4500余起,分管社区矛盾纠纷数量和发案率持续下降,入室盗窃零发案,实现了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被公安部、全国妇联评为“成绩突出女民警”,被评为“天津最美基层民警 ”、市政法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天津市三八红旗手”、“津城好片警”、“天津市最美女警”等。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
一、扎根社区,真情服务赢口碑
作为一名女警她跟男同志一样值班备勤、寒来暑往不分昼夜,始终奋战在基层第一线。多年来,她在社区工作中善于学习、创新探索出社区工作方法。她借助“群众力量”,借势“信息化成果”,发挥社区人才优势,创建“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百姓说事厅”等团队,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合力将社区创建成了“平安社区”。由于她处理纠纷公平公正,处理求助类警情热情周到,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二、面对危险,义无反顾向前冲
2019年8月一个清晨,在一次巡逻过程中,一名群众突然拦住警车求助,称自己在离家一个多小时后,突然想起厨房的煤气灶上还熬着粥,卧室里躺着瘫痪在床的老人。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不能迅速到达现场控制火情,极易引起煤气爆炸,不仅危及到瘫痪老人的生命安全,也将全楼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置于危险之中。了解情况后,曹向开二话不说迅速赶往现场,现场浓烟滚滚,灶台被烧的变了形,热浪夹杂着烧焦的气味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呼吸。在怀抱着灭火器往屋里冲的过程中,她重重地摔倒在地。钻心的疼痛并没有让她退缩,灭火、通风、救援一气呵成,待确认现场无人员伤亡、无重大财产损失后,她才发现自己的腿已无法自主行走。曹向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将危险留给了自己,将平安留给了百姓。
三、抗击疫情,克己奉公坚定逆行
2022年1月奥秘克戎突袭天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曹向开的丈夫也是警察,双警家庭里有年幼的孩子、有患病的老人,在关键时刻她发挥带头作用,舍小家为大家,向所领导主动请缨申请到抗疫最前线。在顺利完成多次高强度“全民核酸大筛”任务后,她主动配合到隔离点参与执勤任务,正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她再次放弃休整又一次选择逆行,坚守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连续在岗工作40余个昼夜。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主战场转向全面筑牢防疫屏障方向,为方便困难群众都能接种疫苗,她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上门接送行动不便老人到卫生院接种疫苗,时间长了她的小红车成为百姓心中的“便民车”。曹向开同志敢打敢拼、巾帼不让须眉,扎根社区小天地,始终坚守为民初心,用行动守护平安,诠释了新时代公安精神。
宋炜
助人为乐,在过往中彰显师者仁爱
宋炜,女,1972年12月出生,50岁,大本学历。天津市红桥区第九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天津市第64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天津市第11对夫妻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自2010年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后,多年以来,一直默默通过网络渠道无私奉献,参加水滴筹爱心奉献活动,每月从个人账户中提取资金转至水滴众筹平台资助白血病儿。曾获得天津市“九五”立功奖章、天津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天津市红十字会“博爱奖章”、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
一、助人为乐,乐在其中
红桥区教育系统2008年首次面向教育工作者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宋炜同志便主动报名参加,成为一名捐献造血感觉细胞志愿者。时隔两年,她接到天津市红十字会电话,经过一番信息核对后,电话另一端传来工作人员紧急且庄重的的声音,“您是否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愿意……”。她不仅个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还主动做通家人的工作。经过接下来全程细致的检查、比对后,进入“封闭式”的五天准备阶段,注射的动员剂反应使她夜不能寐。终于以最佳的身体健康状态迎来了捐献的日子,静静的躺在天津市血液研究所捐献室内,历时四个半小时后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上海市儿童院,移植到一名在高压氧舱中等候的6岁男童体内。在她38岁生日前夕,光荣的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而那时的她属于成功捐献者中年龄较大的女同志。
住院准备捐献期间,得知天津市红十字会正在开展“大爱无疆·生命永续”首批人体器官捐献者招募活动,她携同爱人做出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决定,并签署捐献文件。当时宋炜对记者说:“我觉得,生存的意义就是从生到死都成为有用的人”。她的事迹当时在《天津日报》、《渤海早报》上刊登。
二、聚沙成塔,爱在当下
自从2010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宋炜的人生轨迹中与白血病患儿有了多层重叠。她从各个渠道关注其他白血病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不能随天津市红十字志愿者团队前往医院看望病儿,她就从网络平台中找寻相关信息,并积极的以实名注册的方式加入到水滴众筹的队伍中,绑定个人的银行卡,每月的固定时间自动将爱心款划拨到水滴众筹平台,用于资助白血病患儿的医疗救治。至今十余年中,收到过不知多少白血病患儿的电子感谢信。特别是每年宋炜生日之际,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得到过她资助的患儿发来电子生日卡。这种默默的助人为乐的善举已经成为她生命、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为幼教工作者的她,将助人为乐融入到日常对幼儿的教育中,组织师、幼、长开展“爱心义卖·情满九幼”活动,带领孩子们用义卖款项为天津市SOS国际儿童村的伙伴送去“六一”的暖心祝福,引导、培养幼儿形成互帮互助、关爱社会、关心他人的优秀道德品质。
助人为乐,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可以让人生中呈现出美丽的彩虹,因为助人使彼此都可以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作为师者,培养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怀,应从自身做起,影响、带动、传承。
陈洋
助人为乐 高风共赞
陈洋,男,36岁,中共党员,汉族,大学学历。2019年参加工作,现为天津市红桥医院主管技师,共青团天津市红桥区第十四届团代会委员。多年来,在专业岗位上,尽职尽责;在志愿服务领域中,时刻牢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陈洋曾获得天津市优秀团干部,红桥区五四青年奖章荣誉称号。2010年陈洋同志曾代表天津市红十字会代表队参加了在贵阳举办的首届全国应急救护大赛,作为队长与其他队员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2020年疫情初期阶段,他主动请缨,进入到发热门诊进行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先头兵,不畏艰难,克服万难,长期坚守在抗疫一线。作为科室中坚力量,他又主动承担起红桥区核酸检测基地新冠核酸检测这项重要任务,从协助主任筹建核酸实验室,到实验室的正常运转,从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项目的空白,到如今核酸实验室日均千余人次的检测量,高质量、高标准的检验结果,为巩固新冠疫情防控成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奖励工作突出,陈洋同志获得了“嘉奖”表彰。同时,陈洋同志作为红桥区城市检测基地的主要检测人员,全程参与天津市新冠疫情的4次大筛工作及大大小小20余次重点人群筛查等工作,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陈洋同志还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爱心,截至目前他已累计坚持献血7次,献血总量2400ml。早在2012年9月,陈洋同志积极响应市红十字会和医院的号召,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随时为挽救他人生命做好准备。2021年12月,陈洋同志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相合,在家人的支持下,义无反顾的签下了捐献同意书,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陈洋同志将于2022年3月24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又一次为挽救患者生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22年3月23日,也就是正式捐赠前夕,是陈洋的阴历生日,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他代表了“重生”。陈洋说道:“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在今后的日子里,也能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陈洋的无私善举,也再一次印证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敬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陈洋作为红桥医院的团总支书记,带领团员青年常年坚持照顾红桥医院退休的百岁孤老户刘聿堃老两口,刘聿堃老人也对陈洋视如己出,无比信任。陈洋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刘聿堃老人家中,帮助料理家务、采买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灯坏了,他给修、门铃不响了,他给买新的换上、窗户透风,他联系帮修补,不仅如此,他还长期坚持为老人进行简单的查体。陈洋照顾刘聿堃老人一干就是7年,直到老人101岁去世。
陈洋是一名有着博爱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他是领导眼中的好助手,是同事眼中的好榜样,是老人眼中的好孩子。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秉承初心,肩负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赵辉
舅舅心目中的“好闺女”
赵辉,女,汉族,68岁,中共党员,红桥区三条石街道尚都家园社区居民。赵辉的舅舅郭耀光今年98岁,膝下无儿无女,自2006年舅妈病逝后她就开始照舅舅的饮食起居,而后将他接到自己家中共同生活,16年来对舅舅有求必应,是舅舅心目中的“好闺女”。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赵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给予了舅舅无微不至的关怀。
舅舅年轻时曾奔波于各国工作,思想上一直与时俱进,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比较高,赵辉便竭尽全力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舅舅是家族里公认的美食家也擅长烹饪,赵辉为了让老人吃好,精心安排一日三餐,注重荤素搭配和营养供给,西餐、中餐样样俱全,每当看到舅舅意犹未尽品尝着她和爱人亲手做的美食时,赵辉都感到很欣慰,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知道舅舅喜欢喝茶,赵辉便潜心钻研茶道,根据老人喜好按照不同季节准备不同种类的茶叶,时常与老人品茶聊天。舅舅的服装和日用品也是由赵辉负责添置,都是按照老人喜欢的款式和颜色买给他。
舅舅年事已高大病小恙也时有发生,近几年曾患前列腺、痛风、丹毒、腰部压缩性骨折等疾病,还经常有牙疼、失眠、便秘等症状,赵辉总能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安排老人就医、多方寻药,竭尽所能帮老人减轻病痛。每当这时舅舅总是拉着赵辉的手说:“你太细心了,真是我的好闺女呀!”
赵辉的舅舅虽然年近百岁但聪明好学,是一个文化老人,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为此,赵辉给舅舅配备了大屏幕电视机、智能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让98岁的舅舅每天都可上网、发微信、网购、追剧等,充分满足舅舅的精神文化需求。舅舅阅历很广,90岁时萌发了写自传的想法,赵辉马上联系出版社并出资支持他印刷出版书籍,协助舅舅用电脑打字、翻拍老照片,靠着回忆完成了图文并茂八万余字的《九十拾忆》自传。
赵辉舅舅懂英语,赵辉及家人遇到看不懂的外文说明就向老人请教,一方面为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给了老人一个发挥余热的机会,让老人保持大脑活力防止老年痴呆,舅舅爱唱歌赵辉就给他下载了全民K歌软件让他边听边唱自娱自乐。如今98岁的舅舅生活安逸、精神愉悦、思维敏捷,近日还在赵辉的劝说下成功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赵辉说:“能让舅舅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是我们应尽的孝道!”
刘新斌
扎根基层脚踏实地 用奉献守护万家灯火
刘新斌,男,32岁,汉族,中共党员,2013年9月参加工作,任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红桥消防救援支队西站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参与灭火战斗近3500余起,疏散群众600余人,解救被困群众100余人,挽救财产损失上百万元。2016年5月被授予市局安全先进个人;2018年1月被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授予改革转制教育整训先进个人;2018年10月被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记年度个人三等功;2019年度、2021年度被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授予优秀基层干部。
一、坚定信念铸忠诚,先锋引领当表率
刘新斌同志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作为消防站政治指导员,一年365天,从不搞特殊,和消防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他的一句口头禅“向我看齐”就这样,队站其他同志是又敬又怕:敬的是他严于律己,怕的是他严于律人。在他的影响下每名同志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事事抢着干、争着干,从没有退缩偷懒现象。
二、人民安危重于山,无悔追求永无终
刘新斌同志积极推行各项便民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每到逢年过节都会对贫困家庭、辖区老党员进行慰问,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受到地方群众一致好评;组织消防站深入学校、地铁站等地方开展防火宣传活动,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防火意识。
三、赴汤蹈火成尖兵,抢险救援保平安
刘新斌同志用生命赴使命,在生死战场屡建奇功,先后参加2019年兆发家园燃气管道泄漏、2019年南开区中欣工业园火灾、2019年万华里地下车库火灾、2020年天津德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火灾、2020年康华里燃气爆炸事故、2021年物美超市火灾、2021年燕语新城火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处置,作为前方作战车车指挥员的他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刘新斌同志一直坚持的理念。
2017年,刘新斌同志腰部和脚部受伤,但正值党的十九大消防安保期间,考虑到安保期间工作任务重,他每日忍着疼痛就跟往常一样继续开展工作,有时站久了疼痛难忍,他就坐在马扎上短暂的休息一会,然后又投入到紧张的执勤状态中,始终坚守在安保工作第一线,他也只是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对受伤处进行自我按摩,他就这样一直坚持着......
2021年9月30日凌晨5时许,红桥区燕语新城一居民家中电动车充电引发火灾。接警后,刘新斌带领4部消防车迅速出动,紧急前往现场,指挥员刘新斌带领4名消防员做好自身防护携带逃生面罩迅速对房门进行破拆,现场温度高,屋内浓烟弥漫,刘新斌同志手握水枪深入作战,根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直击阳台寻找被困人员,给他们佩戴防毒面罩,背出被困人员。最终成功解救出一家三口。事后,面对送来锦旗的家属,他却只是微微笑道:“这是我该做的。”
刘新斌同志以一名基层消防干部特有的忠诚和执着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壮美华章。
市属委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