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建议使用ie11及以上的版本 x
关爱版

当前位置:

我区的这4项技艺,榜上有名!
来源:红桥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6-11 23:42

  今天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天市人民政府印发津政发〔2022〕13号文件,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来自我区的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郭氏古船模复制手工制作技艺、李氏传统刻铜技艺、德馨斋路记烧鸡制作技艺4个项目入选。

  

  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简介

  药糖,又称茶膏糖,在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天津档案馆和家族记载,马家药糖古法制作技艺始于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以口传心授形式家族传承六代。该技艺遵循家族老配方,严格坚守百年传统工艺,不含任何添加剂。产品颜色呈浅褐色,犹如琥珀,口感甜美、清凉,亦食亦药,及食疗养生与糖果为一体,具有清咽利嗓、止咳化痰、生津润肺、提神醒脑、开胸顺气之功效。

  郭氏古船模复制手工制作技艺

  郭氏古船模复刻手工制作技艺始于1915年,为家族手工技艺,最初只作为家族内部制作收藏所用,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投入市场经营。该技艺精妙再现了古代卓越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该技艺是以真船同质材料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包括木料、布料、线绳、金属、油漆等十余种材质,工艺涉及放样、木作、竹编、漂染、缝纫、雕刻、绘画、上漆等多个工种。

  李氏传统刻铜技艺

  清末时期,刻铜作品以铜制文房用品为主,比如铜墨盒、铜镇尺等,其它铜质器物上可刻出山水、花鸟、人物图案或刻名言诗句、书法作品。刻铜艺人用钢刀等工具在铜质表面上以刀带笔运用老辣或古拙或奔放或细腻的手法,表现出浓烈金石味道。

  德馨斋路记烧鸡制作技艺

  德馨斋路记烧鸡制作技艺始创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今已传承五代。经过二十几味中草药24小时腌制,再用调料酱制,最后用香米、茶叶、冰花糖熏制而成。烧鸡通体金黄、清香透骨。具有春季清火败毒、夏季清热去湿、秋季滋阴补肾、冬季温补暖胃的食疗保健功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红桥区以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为抓手,成功挖掘整理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积极为其搭建宣传展示平台,争取、筹措各级各类保护资金,助力传承群体开展传承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本次4个代表性项目的成功入选既是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果的体现,更是红桥区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又一次生动展示。

  目前,红桥区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9项。下一步,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提供坚强精神力量。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60001
ICP备案编号:津ICP备1020145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602120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