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公示公告

红桥区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自查报告(2011-2015)
来源:区文化局
发布时间:2016-07-25 15:06

  红桥区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

  自查报告(2011-2015)

  近年来,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红桥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切实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规定,坚持依法行政,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注重普及、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按照津文广非遗〔2016〕4号文件精神,现将红桥区“十二五”期间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红桥区文化和旅游局将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纳入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利用局中心组学习活动等机会开展学习。在代表性项目挖掘、认定以及传承人命名等方面均严格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进行。利用“文化遗产日”展示活动、“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对社会开展相关法律宣传。2014年,我区编印《天津市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通过文字和大量图片完整、系统地介绍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项目名称、历史沿革、呈现形态、保护措施等内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我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规定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及时推荐条件成熟的项目申报非遗保护项目。到2015年,力争认定国家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6项。

  三、建立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区级代表性项目

  “十二五”期间,红桥区陆续开展了第四、五批区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工作。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区文化旅游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推荐申报的项目进行了评审和认定,并经公示等程序,经区政府相关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正式公布。具体为:

  1.经区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批准功力门武术、紫雪散制作技艺、回族武高跷(又名天安寺同乐高跷)、高派葫芦押花传统手工技艺、津派玉雕、银炭导引养生功6个项目进入红桥区第四批代表性项目名录(红桥政发〔2012〕20号文件)。

  2.经区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批准、天津玻璃画染磨技艺、一体多层镂空艺术木雕、舒筋复骨传统诊疗技艺、撒拉姬表演技艺4个项目进入红桥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截至2015年12月,我区共有5批次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5个项目。

  (二)入选市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情况

  2013年10月,经津政发〔2013〕37号文件公布,来自我区的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功力门武术等7个项目进入第三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入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情况

  2014年12月,国务院下发国发〔2014〕59号文件,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来自我区的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入选扩展项目名录。这也是我区继回族重刀武术之后第二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四、认定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关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红桥区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2012年公布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3人,2015年增补7人。

  2015年,我区国家级项目之一—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开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该项目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传承人。

  五、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

  1.在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利用社区文体艺术节等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示。如2012年在双环邨街开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回族重刀武术等项目展示展演;2013年在西沽公园开展全市老年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部分代表性项目展示;2014年在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进行部分代表性项目展示等。

  2.2011-2013年的正月初八在大胡同商贸区开展“招财送福”传统花会踩街活动。区文化旅游局组织我区部分老会为大胡同地区商家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支持鼓励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出去”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示活动。如:斯里兰卡举办的“记忆·天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非巡展、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运河记忆”非遗宣传展示、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等

  (二)积极组织申报相关保护专项资金

  组织区内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组织益德成闻药博物馆项目申报国家“十三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储备项目。

  (三)支持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1.红桥区双环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专门为市级代表性项目虫八蜡庙的传承人安排老会新址和活动场地。新址占地100余平米,设有展览室和活动室,配备服饰展示柜、照片墙等。此外,双环邨街还挑选本街道干部进入该老会学习,并在2015年获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推荐天津市益德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申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并成功获批。

  3.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建立汇蚨源手工布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除汇蚨源项目外,该传习所还邀请撒拉姬表演技艺等项目传承人对学生进行公益讲座。

  4.区文化旅游局、区非遗保护中心相关人员及部分代表性传承人加入市非遗保护协会。

  5.加大宣传力度,支持鼓励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与媒体合作。如回族重刀武术走进北京卫视《传承者》栏目;汇蚨源吉祥手工布艺接受天津电视台《我们》栏目专访。此外,我区押花葫芦高派制作技艺等项目经常受到网络、纸媒的关注。

  六、建立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

  2010年,我区在丁字沽一号路56号文化馆6楼建立了我区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并正式挂牌。展厅以图片、实物、文字形式介绍了我区部分代表性项目的情况。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按照红桥区文化中心统一施工布局,该展厅在2015年迁移至区图书馆一楼,并重新设计、装修为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重新开放后的展览馆的美术设计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展示手段更为丰富,视觉效果更为出色。

  按照红桥区委、区政府部署,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在西沽公园内选址筹建新的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预计2016年年底建成。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60001
ICP备案编号:津ICP备1020145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602120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