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近日,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司法部授予2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我区和苑街道梦和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喜获殊荣。该调委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的“良方良药”调解工作方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上交。
|
|
一场小雨过后,凉爽的秋风吹走了闷热的天气。
红桥区和苑街道梦和园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室内,在调解员史姐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王律师的调解服务下,当事人刘先生和赵女士就交通事故纠纷达成调解协议,避免了一场诉讼官司。这是梦和园社区人民调委会,探索总结运用“良方良药”特色调解工作法化解的又一成功案例。
2023年7月的一个早上,刘先生骑二轮电动自行车沿梦和园小区门前道路由东向西行驶,赵女士驾驶小客车从小区突然驶出,准备进入主干道,刘先生为躲让赵女士所驾驶车辆,采取紧急制动措施,致电动车倒地自己摔倒受伤。事故发生后,刘先生被送往医院住院治疗,共花费医疗费2万余元。经交警大队进行事故责任认定,赵女士负该事故的次要责任,刘先生负事故主要责任。事后,刘先生要求赵女士赔偿医疗费,赵女士则称自己的车没有碰到刘先生,对方系自行摔倒,其应自担费用拒绝赔付。经多次协商未果后,刘先生找到调委会希望通过人民调解解决二人的纠纷。经调解员电话联系赵女士征得同意后,调委会正式受理刘先生的申请,并申请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律师与调解员一同调解。在经历过四次“背对背”疏导、两次“面对面”调解后,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调解成功。赵女士同意支付刘先生医疗费8000元。
良方
——“公调对接”延伸至社区。公安和苑派出所、和苑街司法所将符合民事纠纷特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警情导入社区调解室,不仅节约警力,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柔性特点,缓解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提高纠纷化解效率。
——“四为”模式化解物业纠纷。面对社区物业纠纷多的特点,总结出“专”为先,强化行业性专业性指导,协调区住建委物业办对物业纠纷调解工作提供指导;“干”为要,主动排查纠纷苗头,及时导入调解程序,防止纠纷“小拖大”;“联”为基,涉及疑难纠纷,社区书记统筹联动,“吹哨报到”,将矛盾吸附化解在基层;“治”为本,通过调解物业纠纷案件,分析成因,提出建议,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多种法律服务提供强大支撑。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律师服务、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多种优质法律服务支撑,多措并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刘先生与赵女士的交通事故纠纷就是运用“公调对接”导入人民调解,由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指派律师参与调解的典型案例。
良药
——一用“败火药”。当事人初来调解时,大多情绪激动,坚持自己的立场,急于压倒对方,梦和园社区调委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少表达观点、多搭建平台,给当事人释放表达的机会,使纠纷降温。待当事人表达充分后逐渐冷静下来,调解员再有针对性的提问,了解纠纷事实和当事人诉求,为促成调解成功做准备。
——二用“问诊法”。在实践中,调委会将最初的“坐诊”受理调解,改为深入现场上门“问诊”调解。“问诊法”的明显优点是,调解员亲身感受当事人的家庭情况、纠纷现场环境、纠纷发生的背景因素,有利于客观了解纠纷事实,制定可行性调解方案。同时,入户调解践行了人民调解的保密原则,更加方便群众。
——三用“话聊法”。梦和园社区调委会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管用、有效的“话聊”调解方法,即用群众语言调解群众纠纷。参与调解的律师和调解员坚持换位思考,理解当事人立场,用群众语言讲解法律规定,在聊天中修复情感和社会关系,帮助群众从内心理解法律,促进调解成功。
——四用对症“君药”。化解纠纷的关键是针对矛盾焦点讲透说透,使当事人心服口服,这就是调解中所用的“君药”。例如本案当事人赵女士认为汽车没有碰撞到刘先生,因此不应承担责任,针对此焦点,律师通过耐心讲解法律消除赵女士的偏颇认识,指出赵女士驾驶机动车没有尽到充分注意义务,特别是在驶出小区时,没有观察行人减速慢行,因此要依据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社区调委会的帮助下刘先生与赵女士的纠纷得以化解,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和生活。调委会很快又接到了新的调解任务,着手处理一件涉及多户居民的物业纠纷,调解员运用“良方良药”调解法及时联系区住建委物业办获得行业性专业性指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梦和园社区调委会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总结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将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基层,抓前端治未病,维护辖区平安。
市属委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