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走上央视的体操“老顽童”到Listen to baibai,天津人的诙谐幽默、热情爽朗被全国人民津津乐道,大家对天津人的印象也不仅局限于“都会”打快板、说相声了,身上没点绝活出门在外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天津人。的确,在天津民间还有许许多多的能人异士,他们身怀绝技隐于市井,凭借一身本领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霸王别姬,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要说的能人,便与这项羽、虞姬颇有渊源。作为“曲艺之乡”,在天津提起快板,大家都如数家珍,脑袋里马上就能出现几块小竹板用绳穿在一起的模样,可由三条长竹板组成,装饰有龙头造型,名叫“撒拉姬”的快板,您瞧过吗?别看这名字陌生,但据“撒拉姬”传人王寿温介绍,这三块竹板有史可考的年代出现在120年前的民国,而进一步向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初。
“撒拉姬”因何得名?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楚汉争霸的尾声,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楚霸王项羽已经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水畔,幸存下来的江东子弟兵身着破衣烂裳忍受着饥肠辘辘,踏着积雪向着家的方向顶风前行,为了生存,也为了纪念项羽的骁勇和虞姬的刚烈,他们便以三块竹板为乐器,沿途讲述“霸王别姬”这段凄美故事,以此讨要路费,而这三块竹板,便是今天的“撒拉姬”,倒过来读,即寓意“虞姬拉宝剑自刎”,“撒”为“杀”的谐音。
讲起“撒拉姬”,王寿温眼中神采奕奕,肚子里有说不完的故事。王寿温自小便与“撒拉姬”结缘,孩童时期,他住在大杂院里,邻居中有位李伯伯,闲暇无事时就“好”唱几句《太平歌词》,朗朗上口韵律和诙谐幽默的内容一下就引起了王寿温的兴趣,只是听过几遍,他便学着唱得有模有样。邻居见他有天赋,是块“好材料”,就领他去拜访相声名家杨少奎先生,随后便拜在了武奎海先生门下正式学艺。
“每个字都得送到观众耳朵里去”,师训难忘,仍回响耳畔。曲艺表演博大精深,非常讲究“字眼”,想学懂学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那时王寿温年纪很小,好多字都不认识,虽然学起来非常吃力,但他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每日就学习一两句,然后反复练习,不仅力求咬字清晰,更要把每个字的含义通过语调表现得淋漓尽致,最终整篇《太平歌词》他都背得“滚瓜烂熟”。
朝夕相伴增进了师徒情谊,后来王寿温直接称呼师傅武奎海为“武大爷”,到了13岁这年,“武大爷”见他技艺日渐精湛,便引荐他拜快板书名家胡振江为师,成为其唯一的入门弟子,至此,王寿温第一次接触到了“撒拉姬”。在这里,王寿温主要学习“撒拉姬”“七块板”“三个碗”“小搓板”等快板书表演,当时许多相声界的老前辈都没见过“撒拉姬”这种乐器,感觉很新奇,让王寿温跟着师傅好好学,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全国快板广为人知有王高李三大流派,讲究王派的“俏”,高派的“妙”,李派的“暴”,其实在民间活跃的还有王寿温所在的胡派,讲究一个“闹”字,这里的“闹”不是瞎闹,而是融各家之所长,要闹得俏、闹得妙、闹得暴。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撒拉姬”打击演奏清脆、火爆,激情之中高潮迭起的特性可谓恰到好处。
“撒拉姬”名字有特色,外形有特色,其表演形式更极具特色。根据唱段不同,“撒拉姬”表演形成说、唱、数结合与贯口贯穿、真实流畅等效果,一段一样,每段都有独到之处,令人回味无穷。在几代人传承中,“撒拉姬”仍在推陈出新,发展出“张、合、抖、探”四项基功、“敲、推、打、拉、抽”五种技法,以及“正反抽打、左右推拉、单双混合”三点联奏等形式。“撒拉姬”表演的点睛之笔在于“亮范儿”,站在台上姿势一摆,眼神一挑,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提起来了,台下观众不仅听得津津有味,看到更是津津乐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寿温精通的不仅是“撒拉姬”的表演技巧,就连乐器的制作几乎也由他一手包办。“撒拉姬”的制作和它的技法一样讲究,首先它是由纯手工制作,选取的材料,不能用竹子的一头一尾,要从第四五节截取,以保证长度,齿板的花纹要保持约2毫米深,不然浅了声音不脆,深了又容易卡住,龙头要用布,不能用木头等过重的材质,避免表演时不易控制。此外王寿温还别出心裁,在竹板上安装了龙头、铜镲和彩色绒球,这样在敲击演奏时铜镲发出清脆悦耳声,加之威武的龙头和颤动的彩球,给人一种颇具气势的观感。
2015年,在王寿温的不断耕耘下,“撒拉姬”进一步为世人认可,被评为红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为了让“撒拉姬”敲得更“响”,把胡派快板发扬光大,王寿温开始传道授业,共收了5个徒弟,其中便有全国唯一一位“撒拉姬”女性表演者赵玉梅。王寿温每收一个徒弟,都会为他们亲手制作一副“撒拉姬”,这其中蕴含着满满的寄托和希翼。
如今,耄耋之年的王寿温仍坚持登台演出,珍惜着每一次展示机会。为了吸引更多人了解“撒拉姬”、喜爱“撒拉姬”、传承“撒拉姬”,王寿温带着几名弟子积极参加社会公演,他们不仅主动走进社区、军营、工地等地开展公益表演,还深入校园,向学生们展示讲解“撒拉姬”的表演技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吸引下一代,将曲艺文化传承下去。
稚嫩童音迎合着敲击声悠悠传出,虽然青涩,但已有了几分韵味,这是王寿温的孙女在和老人一起练习快板书,看着小姑娘那股子精气神和机灵劲,颇似当年在大杂院中刚刚练习“撒拉姬”的王寿温自己,你瞧,这传承的种子已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
市属委办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