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版本过低,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建议使用ie11及以上的版本 x
关爱版

当前位置: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政府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3-01-11 08:25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4日在天津市红桥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红桥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是红桥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打基础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一年,是本届区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工作主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一年,我们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多轮疫情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发展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步提升,从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第16位到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第4位。这一年,我们全力谋划区域中长期发展,“京津冀同城商务区”从构思谋划到方案设计稳步推进,天津西站周边被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发展地区。这一年,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跑出“加速度”,落地我区持牌金融机构省级地区总部从1家增至6家,高端服务业迈出提质发展新步伐。这一年,我区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卓朗科技公司重组ST松江,顺利完成摘星摘帽更名,成功在主板上市,成为我市信创领域第一家本土上市企业。这一年,我区创新驱动焕发蓬勃动力,中海油天津院、卓朗科技公司被认定为新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心城区累计仅有5家,成为我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标志性成果。这一年,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面落实国家和我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增速居于全市前列,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15个重点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5%,增速全市第2;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1亿元,税收增速全市第2;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2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市内六区首位;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增速全市第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取得良好成效

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总投资3亿元的中海油天津院创新研究中心、总投资1.4亿元的中国船舶集团全系统第三方检测中心等央企龙头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一批来自北京市、河北省的优质国企民企成功落地,京冀地区引资到位额达到17亿元。社会事业领域协同水平不断提高,与北京通州、河北保定和张家口举办非遗线上展示活动,与河北廊坊探索合作办学,扩大京津冀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互认范围,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全覆盖。

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由区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建“专业化、全员化、社会化”三支招商队伍,形成上下联动的大招商工作格局,干部抓经济、谋经济的氛围不断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加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世界智能大会等展会活动,赴京冀、长三角、广东、福建等地精准对接意向企业,中邮证券、中邮保险、利安人寿、紫金财险等持牌金融机构地区总部落地,全国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整体迁入。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824家,同比增长4.6%,新增注册企业1713家,其中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88家;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49亿元。

(二)新动能加快培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精心打造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2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2家,雏鹰企业达到100家,瞪羚企业达到4家。3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相关项目成为全市首个利用新型产业用地新规定实施产业准入的项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各类市场主体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26件,万人均发明专利有效量51.9件,同比分别增长31.4%和48.0%。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计划,中煤天津设计公司成功申报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发展迅速,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6%,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占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一。持续发力数字经济,异乡好居等数字经济企业进入上市辅导阶段,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前11个月分别同比增长21.1%和7.4%,增长势头强劲。商贸新业态快速发展,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出海通公司、中粮粮谷天津共享中心等项目落地。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与央企合力启动打造占地140亩的“良酷1953”体育小镇。着力发展首店经济,引进一批知名品牌首店落户水游城、陆家嘴等商业综合体,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有力提升了西北角等商圈的发展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董事会建设,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26家国有全资及国有实际控制企业全部纳入国资监管架构,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水平居全市前列。集中办理事项增至433项,减少各类证明材料376项,平均办事时限减少50%。完善12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化办理工作规程,实现多个事项一次进件、并联审批、证照同领。

(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显著

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管控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要求,加快重点项目规划策划,西站南广场、东一和东二等西站核心商务区地块具备挂牌出让条件。大胡同地区地铁功能区征迁正式启动。全力推进19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施面积151.2万平方米,其中新启动人民医院三期等10个项目,区档案馆等3个项目顺利竣工。实施翠溪园保障型租赁住房改造工程。全力推进集平路、闸桥支路等7条道路建设,双环西路、有志道项目竣工,完成临水道等5条道路整体维修,城市交通“内循环”逐步完善。编制《红桥区城市更新规划方案》,初步谋划47个城市更新片区,重新梳理各类地块255处。完成益博公寓、新东方楼、福泰兴园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更新改造8处易积水点位,桓仁楼、阁林园等小区5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投入使用。

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有效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战计划。空气质量监测和指挥调度机制更加完善,PM2.5平均浓度降至37.7微克/立方米,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汛期水污染防治,推动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全区六个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三类目标,优良水体比例100%。深化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区环境监测中心新址启用。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守牢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有力做好“双碳”工作,编制区级碳达峰实施方案,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与中煤天津设计公司、市能源集团合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巩固拓展国家卫生城区、天津市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主次道路机扫水洗百分之百全覆盖。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分类箱房14个、智能设备4个,提升改造分类棚亭100个,新增咸阳北路街等4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示范街道。新建洪湖里地铁站停车场、咸阳北路升降式智能停车楼。全区拆除违法建设270处。全面落实林长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体系,开发大树电子档案系统,全区23株古树名木实现动态化、数据化管理。园林绿化覆盖率达到39.2%,绿地率达到3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平方米,市内六区排名第二。子牙河滨河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网红打卡地。实施海河沿线2.5公里及周边建筑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区域夜景更具品质魅力。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持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市教委签订合作协议引进4所市属重点中小学落地红桥,耀华中学红桥学校率先启动建设。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化,河北工业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民族中学附属小学实现挂牌。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铃铛阁幼儿园、民族中学附属小学操场扩建、大丰西配套幼儿园维修等项目竣工。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分别达88.3%、87.6%,实现双提升。我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课后服务质量。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成立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加强教师队伍交流、优化、提升,扎实启动教师“区管校聘”工作。

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区中医医院主体完工,区妇幼保健中心建设全面启动,西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持续发挥区域检验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作用,探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扎实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健共体”和慢病管理中心建设,2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云平台覆盖。持续开展大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惠民筛查,累计受益人群8万人次。

以迎庆党的二十大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创新“云赏花”模式,成功举办第31届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完成首批区级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认定,4个项目进入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三条石街被认定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新建16个健身园、5个体育园、4条健身步道、2个社区级全民健身中心。圆满举办、承办市、区各项群众体育赛事。我区运动健儿在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上的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和全市排名,取得近二十年来最好成绩。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和重点群体创业培训6000人,新增就业1.2万人。5家企业被命名为市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成立我区首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完善困难群体社会救助长效机制,累计发放保障金2.1亿元。平稳推动医保参保扩面,城乡居民参保任务完成率达100%。全面完成9个街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有效盘活养老床位近500张,2个社区创建为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持续扩展住房保障政策受惠面,新增受益家庭1600户。全区实现清洁能源集中供热全覆盖,完成供热旧管网改造34公里。新建胜灾楼菜市场。扎实做好双拥工作,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105名新兵征集任务,连续六年零退兵,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任务超额完成。

(五)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提升,平安红桥建设持续深化

深入落实“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要求,不断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十个一”工作机制。从区城市管理委选派129名事业编人员下沉至9个街道、104个社区,专职从事燃气、供热设施安全巡查巡检等工作,夯实基层安全管理基础。组建天津西站地区管理服务中心,提升站区服务水平。建成社工站区级指导中心和9个街道社工站。探索实践“小区管家”群众自治新模式,进一步充实基层管理和服务力量。强化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12345”便民服务专线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市前列。充分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成功化解一批信访积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116个文明实践点。全区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数达到20.5%,志愿服务日益融入基层治理。

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刑事警情下降46.4%,电信诈骗警情下降18.9%,治安案件查处力度持续增强。红桥区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区看守所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公安单位”称号,和苑派出所被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光荣道派出所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建成266个智慧平安社区。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有效供给,区法律援助中心荣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深化燃气、自建房、危化品、铁路沿线、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圆满完成并持续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完善60处积水点位视频监控,在津河红桥段修建挡水围堤解决了多年汛期漫堤险情,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实现平安度汛。全面加强粮食管理,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组建区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建成西沽公园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年来,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扎实开展“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主题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坚决铸牢政治忠诚。狠抓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自觉接受区人大和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全面实行零基预算,深入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强化审计监督,落实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区委各项要求,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超出预期,全区上下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中负重前行、闯关夺隘,在应对挑战、抵御风险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我们不折不扣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红桥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离退休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红桥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意识仍有不足;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市场主体少,“四上”企业少,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载体建设滞后;支柱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数字经济、科创产业等尚处培育引进过程中,楼宇经济单位面积税收贡献率偏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还有差距;政府管理效能还需持续提升,一些干部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还没有完全跟上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二、2023年主要工作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了再部署、再动员、再推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区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我们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进一步调整完善、深化提升我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目标任务、思路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行动化、具体化、实践化,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自信自立、乘势而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奋勇前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红桥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一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区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加快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新局面。

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进出口额增速与全市保持同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节能减排降碳完成进度目标。

围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区域中长期发展,全力谋划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红桥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我区拥有三方面比较优势,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第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天津西站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核心节点,设计日吞吐量20万人次,京沪、津秦、津保、京津城际四条高铁在此交汇,津兴、津雄高铁开通后,从天津西站可实现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轨道交通枢纽和空铁联运枢纽地位更加凸显;第二是土地空间优势,经过三年棚改,结合城市更新项目,天津西站周边地区释放出1550亩优质土地资源,按现有规划,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产住比达到4.9:5.1,为推动天津西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一体”开发,实现从“轨道协同”到“产业协同”提供了载体和空间支撑;第三是综合配套优势,我区拥有“三河五岸”的独特自然景观,绿化覆盖率39.2%,同时作为中心城区拥有丰富的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服务资源。在高标准对标上海虹桥国际开发枢纽、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等先进地区规划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我区立足三大优势,坚定不移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必将有力推动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

“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高铁枢纽综合开发标杆区、“津城”都市型产业升级先行区、京津冀同城生产生活引领区、津卫人文生态魅力区。“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天津西站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商务区载体资源有力拓展,京津冀同城化产业和生活功能体系基本确立。到2030年,“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时生产生活圈”更加成熟,同城化、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成为“津城”中央活力区、现代服务业标志区的代表区域和国内国际具有明显影响力的综合开放枢纽。“京津冀同城商务区”覆盖红桥全域范围,形成“一核两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即西站核心商务区,“两带”即光荣道科技创新产业带、滨水生态涵养带,“三组团”即西北角金融和数字经济聚集区、大胡同商贸和文旅聚集区、优质体教融合区。

2023年,我们将重点启动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工程、西站核心商务区西部板块城市更新项目、西站南广场项目、东部板块天津实验小学红桥学校配套项目,加快卓朗科技园二期、光荣道科技产业园核心区二期建设,推动“良酷1953”体育小镇建设步伐,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和承载元素。

各位代表,一届政府有一届政府的使命,一届政府有一届政府的担当。我们一定要增强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发挥区域资源禀赋优势,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重塑发展格局,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京津冀同城商务区”方案确定的“规划图”、“路线图”变为“施工图”、“实景图”,为发展都市型经济提供支撑,成为“津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聚焦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全面提升发展动力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结构升级、培育增长动能,努力培植发展新优势。

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设计研发、高端服务业等,聚焦细分领域持续用力,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紧盯数据处理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设计、工业软件开发服务、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筑巢引凤,形成百舸争流、竞相迸发的聚集效应。积极发展平台经济,加快异乡好居等企业上市步伐,全力引进重点领域细分平台企业,提升跨境电商企业发展能级。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积极拓展中海油天津院、中国船舶集团七〇七所、中煤天津设计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中煤科工天津研发中心等为龙头的设计研发板块产业生态圈。持续发展高端服务业,继续全力引进一批持牌金融机构地区总部,服务支持捷信消费金融重组工作,持续培育引进服务市场的各类专业机构。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和潮牌消费,开拓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陆家嘴、水游城等商业综合体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发挥西北角商业街区的影响力,壮大特色消费、网红消费,激活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保持城市“烟火气”,提升消费品质。推动子牙河北部商圈规划建设,加快欧亚达、麦德龙商业综合体城市更新步伐,让城市繁华更加聚集、城市天际线更富魅力。

持续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红桥区关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2022—2024年)》,出清低效无效企业,整合主营业务板块,启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组建工作,推进企业职工托管中心改革,有效发挥优质资源聚集效应,激发企业活力,提高经营质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新动能培育力度,营造全成长周期创新生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3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不低于10家,天津市雏鹰企业达到105家、瞪羚企业达到5家。持续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增认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支持中海油天津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推动创新要素、创新主体汇聚。加强人才工作,有效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推动成立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提升区域创造活力。

(三)聚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精准招商育商稳商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久迸发。

全面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2.0版。重点在政策体系、人才队伍、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健全以区域招商引资政策整合、市场主体活力激发、营商环境水平提升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搭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分系统、分行业、分领域的“矩阵式”招商引资队伍,各条口编组入队,压实责任,“分兵出击”。强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评价,建立科学合理并适度超前的指标体系,对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各单位,年初定指标、年底看结果,一切用数据说话。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三北地区、高铁沿线城市作为招商引资主攻方向。立足我区产业定位,围绕央企总部、知名民企、龙头企业以及优质外资企业,充分发挥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招商队伍作用,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借助各类展会平台,精心策划招商推介活动,切实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全年新引进企业不少于1500家,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180家,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实现50亿元以上。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3.0版落实落细。完善柜员制办理模式,扩大综合窗口受理范围,增加“一件事一次办”审批事项和“跨省通办”事项。深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事项落地实施。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类“信易+”应用落地。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及时高效解决企业难点和堵点问题。切实提高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获得感,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部门敢闯、企业敢干,促进企业在我区做优、做大、做强,企业家在我区舒心、安心、省心。

(四)聚焦和谐共生建管并举,着力加快城区现代化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狠抓城区品质雕琢塑造,依托“三河五岸”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良好环境。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严格落实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有序编制和衔接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土地储备三年滚动计划,全力推动西站东一、西站北一Z1Z2等重点地块出让,加快聚顺里、向阳里等地块开发建设。全力推动丽水苑二期等26个重点项目建设,在施工程面积172.5万平方米,9个项目实现竣工;新启动11个项目建设,面积33.5万平方米。做好大胡同地区地铁功能区征迁工作,保障服务好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路网布局,加快西关北街、五十一中南、集平道等配套道路施工。启动水竹花园等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实施天骄公寓等5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加快16个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新建2座泵站。集中做好区内二次供水、电力、燃气、路灯等公共设施养护工作,持续提升城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深化绿色城区建设。按照“1+3+7”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框架,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推窗是绿、抬头是蓝、出门是景”成为常态。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强化源头治理,着力整治扬尘、异味、噪声等突出环境问题,实现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加强水环境管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完成全区5条主要河道、44个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改造30处雨污混接点,确保水体质量保持稳定。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实现出让地块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调查、风险评估、修复全覆盖。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基本实现全域固体废物全链条管理。充分发挥区环境监测中心作用,增强环境监测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编制“1+N”政策体系,引领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提升城区管理水平。持续巩固扩大爱国卫生运动成果,全力开展环境卫生清整,确保高标准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验收。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努力创建全域精品示范街道。严格落实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见缝插针增设公共设施,改造2.1万平方米社区小游园,完成青年路、洪湖中路、煤建东大道等6万平方米路面养护。加大海河沿线夜景灯光提升改造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海河景观带。

(五)聚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切实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精心组织实施好民心工程项目。提高就业质量,落实好援企稳岗各项政策,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实现新增就业1.2万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推进医保参保扩面,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动态跟踪排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嵌入式街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大零散养老机构整合力度,引进2家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增各类住房保障政策受益家庭1000户。推动河海花园、公元大观2座菜市场建成开业,创建完成5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精心组织好第30届民族团结月活动。加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力度,助推受援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侨务外事、人防、档案、科普、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工作。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实施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推进2所幼儿园、1所小学建设,高标准建成耀华中学红桥学校并按期实现招生,新增优质高中学位650个,更新改善一批教学设施设备。完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全力以赴提升教学质量,提振红桥教育在全市的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影响力。巩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成果。坚持形神兼备,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扎实推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建设。提升师德师风水平,做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青年教师储备。深入实施健康红桥行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区中医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区妇幼保健中心实现主体完工。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完善分级诊疗机制,持续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疼痛门诊、胸痛救治单元和社区医院建设,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慢性病监测、普惠性筛查工作。用心用情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实施防控救治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强化防疫知识宣传解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以文化涵养城市品格,丰富文化惠民载体,推进区图书馆新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津义和团纪念馆提升改造,天津西站主楼文物建筑修缮竣工。大力挖掘“运河文化”,持续提升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影响力,通过文化赋能,提振经济促进消费。新建、更新1个市民排球场和5个健身园,广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具有红桥特色的“十个一”工作机制。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健全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增强基层自治组织活力和服务效能。完成敦煌楼、世春里、龙禧园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深化“小区管家”建设,打造精品社工站,切实改善基层治理微循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红桥特色居民自治样板。加强对准物业企业考核、管理。做好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坚决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常态化开展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千方百计解决群众诉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开展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巩固“无黑城区”创建成果,深化智慧平安社区工作,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红桥建设。牢固树立“一失万无”意识,持续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指挥体系,加强能力建设。建成1个应急物资器材储备库、1处固定避难场所和2个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切实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届政府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知难而进、务实担当,切实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和水平。

持续推进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落实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区人大报告制度,依法接受人大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悉心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大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完善依法决策机制,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全市前列。开展“八五”普法中期验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深化政务公开,认真做好“政民零距离”、公仆热线等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工作,主动回应群众关切。

切实强化能力建设。主动深入矛盾困难多、情况复杂的地方开展调查研究,强化综合分析研判,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做到心中有数、心明眼亮、心疾手快。坚持心无旁骛谋发展,满怀激情抓发展,建设一支熟悉经济规律、遵守经济规则、有效驾驭全局的经济工作队伍。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健全督查督办、追踪问效常态化机制,更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对标对表,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各就各位、各展特色、各显神通,把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细化实化为具体项目清单,确保见行见效。始终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坚持事争一流、难中求成、唯旗是夺,人人都要争当项目专家、招商能手、攻坚干将,让善谋善作善成更有章法、唯干唯实唯先更有底气,努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穷尽自我。

不断深化作风建设。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持续抓好中央和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纵深推进政府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政府真过紧日子,进一步压缩政府系统开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格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各类风险防范与管控。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坚决扫除“佛系作风”、拒当“躺平干部”,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让“在状态”成为常态、“混日子”无地自容,让分秒必争的“实干”、千方百计的“拼劲”成为红桥最透亮的底色,做到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各位代表,力量生于团结,成功源自奋斗。上下同欲,则无往而不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红桥力量。



关于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主办: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060001
ICP备案编号:津ICP备10201451号
津公网安备:12010602120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