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红科委〔2011〕1号 签发人:郝国利
2011红桥区科技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第一年,是全面落实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的第一年,是决定未来五年科技工作发展方向的关键一年,做好2010年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1年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社会经济结构”,同时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我市确定的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区委、区政府超前规划的科技产业园为今后五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科技工作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机遇面前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一是载体总量不足。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建设需要一个周期,2011年内还没有可用的新建载体。二是载体优势不强。我们现有科技载体都是以租赁形式获得,因此在保障方面无法提供更多优惠条件支持招商引资工作,直接影响吸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功率。三是,随着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在全市铺开,各区县竞争日趋激烈,我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与兄弟区相比没有优势,无论是保增量还是保存量,两方面都面临艰巨的形势和任务。
二、2011年科技工作的主要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区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重点,以推进科技载体建设、搭建平台、强化服务为保障,通过吸纳区内外科技人才和技术成果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而推进我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全面提升。
三、2011年科技工作重点任务目标
(一)继续努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产出能力
⒈进一步健全科技监测和科技进步考核机制,继续保持天津市科技进步监测位居全市前列,力争通过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⒉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我区全民科学素质,确保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成功。
⒊实现科技成果登记40件、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5亿元、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0项、专利申请数400件。
⒋大力开展招商工作,巩固存量税收,加大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力争实现全税收入1.2亿元,新增留区税收450万元,留区税收总量突破4000万。
(二)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⒈实现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创建市级科技孵化转化载体1处,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
⒉进一步加快科技载体建设。一是制定全区科技载体产业布局规划,逐步调整和发展形成主导产业清晰地多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二是,加快外贸地毯厂C、D区改造工作,力争年底建成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三是继续加强意库创意产业园、创意街招商和业态调整工作。四是努力做好科技促进中心、红桥文化产业园、红桥科教产业基地招商工作,力争企业入住率达到100%。五是启动银泰大厦招商工作,扩大金虹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
⒊整合区内外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服务的效能。一是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筛选,挑选一批技术先进、成熟、市场前景好的项目进行孵化,催生一批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成立“专家”工作站,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⒋配合组织部搞好全区局级和处级领导干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考核工作,确定重点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提供金融、市场、管理等咨询服务,培育小巨人企业。
四、2011年科技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工作责任制,打破科室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全员培训,使全委干部成为招商引税、金融投资、项目评审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明确目标任务,压力层层传递,要求每个科委机关干部都要培育一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并纳入年终责任目标考核。
(二)构建服务平台。搞好红桥科技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三网(科委政务网、红桥科普网、招商服务网)、三库(科技成果库、专家人才库、仪器设备库)、三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园区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框架构建工作,建立并形成运行机制。
(三)营造舆论氛围。建立良好的信息宣传机制,加强与市区媒体联系,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宣传科技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科技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四)进一步完善机关工作考核新机制,实现权重、动态考核。在科贸区管委会办公室实行“扁平式”管理。
天津市红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1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