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红桥区科委、科协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美丽新红桥”的发展主题,紧抓全市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大科技招商力度,继续巩固和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成果,加快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区实现越位赶超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围绕一个中心
按照“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美丽新红桥”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倡导“团结、创新、务实、高效”理念,紧紧围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推动创新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实现三个目标
努力实现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新引进企业40家。
三、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一)着力做好科技招商工作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的重要抓手,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西站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和有力条件,树立招大商、招强商的理念,优化招商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科技服务业,具体行业为云计算、物联网、IT公司、服务外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节能环保类新能源企业,力争引进大项目、好项目。
(二)着力做好科技管理工作
1.科技型企业认定和培育。继续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工作,密切与组织部、各处级单位联系,全面推动落实区级领导和各部门帮扶台账,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家。
2.科技载体建设和运营。依托绿建吉地、意库创业产业园等区内现有载体,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继续推动正本科技大厦相关建设工作。
(三)着力加强科技服务
1.科技项目立项和推动。加大政策落实帮扶力度,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7项。支持我区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发活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突出小巨人和重点培育小巨人企业,推进市级、区级专利试点工作,帮扶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全年专利申请400件。
3.扩大科技成果登记与转化。全年实现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8.4亿元。做好科技服务业、科技成果认定、技术市场等相关指标进行督报统计。
4.科技产品宣传和推广。围绕新兴产业组织技术交流、培训活动,大力宣传科技政策,开展深入指导对接帮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科学发展提高发展水平。
5.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做好区科协“七大”换届工作。积极组织推动科协各项活动,抓好以科普特色活动、科普示范社区、六进社区、科普长廊等为主要内容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办好2015年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广泛发动基层科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继续做好“科普益民”计划实施工作,为全区科普工作纵深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着力加强科技创新
1.科技进步监测和考核。重点做好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监测和科技拨款统计调查。努力通过国家级科技进步考核考核,继续保持科技进步监测应有位次。
2.“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我区科技发展现状以及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三五”我区津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3.打造红桥自主创新示范区。紧紧抓住天津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的有利契机,积极推动红桥分园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完成我区《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示范区空间和土地利用规划》、《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成立自创区红桥分园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部门配合,统筹园区资源。结合区域实际,大力推动科技项目经费管理、股权和分红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方面政策在园区尽快落地,积极探索股权奖励、非独占许可使用权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在园区先行先试。
4.科技资源整合利用。加大区域科技资源整合力度,深化与区内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使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科研融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内驱动力。强化科普宣传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进一步抓好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科学文明家庭建设,推动科学普及。
5.搭建整合科技平台。以推动红桥科技与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与市级政策性担保平台对接,重点扶持具有“杀手锏”项目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充分发挥3个国家级孵化器作用培育科技企业。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功能,促进企业开放创新发展。
(五)着力加强科技人才
1.人才工作的推动落实。组织落实区人才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开展人才帮扶,组织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评优选先等活动,从引进、培训、交流、提升和组织机构建设几个重要环节帮扶重点企业和新引进的企业加强人才管理。适时研究区级科技特派员工作制度,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和凝聚力。
2.科技人才培养与提升。扩大现有科技人才培养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提升科技人才水平。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人员参加各种技术职称申报和评定,满足企业持续发展对科技人员综合能力提高的需求。
3.科技人才交流与服务。充分利用区内科技资源,促进区内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我区科技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领域和重点问题,办好学术交流活动。继续以“讲理想、比贡献”、“百名专家进百企”、“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活动为抓手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取得实效。
4.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推动我区大型科研院所和科技型非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加快我区企业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加强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重点做好2015年天津市企业优秀科普车间(单位)复查工作、2015年天津市企业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和新申报的企业优秀科普车间(单位)申报工作。
四、落实四项保障
1.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协作力度。继续把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全区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楼宇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与区内职能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楼宇单位良好的协作关系,充分借助这些部门和单位的各自优势,共同推进认定工作的开展。
2.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切实发挥科技招商工作部作用,明确科技服务业招商工作部重点引进行业内容,用好我区各项招商优惠政策,完善招商信息提供、招商信息汇总、招商重点跟进的制度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招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
3.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继续把服务企业作为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服务延伸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立项、载体、技术、人才、税收奖励到员工个人的政治荣誉、职称评定、落户、就业、就学等,继续给予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4.加大督查推动力度。继续坚持将每人每周一信息、每月一小结、每科室每年一项突出问题分析报告、每科室每年有1-2个亮点工作、每科室每年招商一家企业、每人帮扶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要求纳入年末干部考核工作。量化各类考核指标,做到任务要分解,项目要落地,职责要明确,目标要落实。加强定期督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015年1月4日